引言
在日常饮食中,鸡蛋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被誉为“理想的营养库”,是许多家庭餐桌上的常客。它不仅富含优质蛋白质、脂肪、维生素和矿物质,还易于人体吸收,是儿童成长、孕妇滋补、老年人健康维护的理想食品。然而,随着现代养殖业的发展,鸡蛋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,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。
一、现状
通过测客平台整理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不合格食品中发现,鸡蛋毫无疑问成为抗生素残留的重灾区。抗生素是一种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,但在食品中的存在却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。这一事件不仅影响了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,也对整个食品供应链提出了挑战。
常见残留的抗生素药物有:多西环素,氟苯尼考,恩诺沙星,甲硝唑,地美硝唑,甲氧苄啶,磺胺类,呋喃唑酮代谢物,氟虫腈,氧氟沙星,氯霉素。
1.多西环素
半合成四环素类抗菌药物,别名强力霉素。属于目前畜禽用最先进的一代四环素类抗生素,它的抗菌谱与四环素、土霉素、金霉素等基本相同,不同之处就是比它们敏感很多和吸收速度、吸收率高特别多。强力霉素为广谱抗菌、抗感染的呼吸道常用药物。其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都有作用,药效学上属于快速抑菌剂;除了对细菌以外,它一些非常规病原微生物,比如立克次氏体属、支原体属、衣原体属、螺旋体等也有比较强的作用。
1.1限量要求
食品中41种兽药最大残留限量 (GB 31650.1-2022)规定:家禽蛋中多西环素最大残留限量为10μg/kg。
1.2检测标准
1.2.1
禽蛋、奶和奶粉中多西环素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-串联质谱法 (GB 31659.2-2022)
1.2.1.1方法原理
试样中残留的多西环素,经Mellvaine-Na2EDTA缓冲液提取,HLB柱净化,液相色谱-串联质谱法测定,外标法定量。
2.氟苯尼考
酰胺醇类抗菌药物,其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使其对许多细菌和支原体具有广谱抗菌作用。特别是对鸡的生殖系统有消炎作用,但同时会轻度抑制生殖激素的产生,造成鸡蛋早期胚胎的死亡。
2.1限量要求
食品中41种兽药最大残留限量 (GB 31650.1-2022)规定:家禽蛋中氟苯尼考最大残留限量为10μg/kg。
2.2检测标准
2.2.1
动物性食品中酰胺醇类药物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-串联质谱法 (GB 31658.20-2022)
2.2.1.1方法原理
试样中残留的氯霉素、甲砜霉素、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用2%氨化乙酸乙酯溶液提取,正己烷脱脂,氨化乙酸乙酯反萃取,液相色谱-串联质谱法测定,内标法定量。
3.恩诺沙星
氟喹诺酮类药物,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,对大肠杆菌、沙门氏杆菌、嗜血杆菌、巴氏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,而且不与其他抗菌药产生交叉抗药性。恩诺沙星可用于治疗动物的皮肤感染、呼吸道感染等,是动物专属用药。
3.1限量要求
食品中41种兽药最大残留限量 (GB 31650.1-2022)规定:家禽蛋中恩诺沙星最大残留限量为10μg/kg。
3.2检测标准
3.2.1
动物源性食品中14种喹诺酮药物残留检测方法液相色谱-质谱质谱法 (GB/T 21312-2007)
3.2.1.1方法原理
用0.1mol/L EDTA-Mellvaine缓冲液(pH4.0)提取样品中的喹诺酮类抗生素,经过滤和离心后,上清液经HLB固相萃取柱净化。高效液相色谱-质谱/质谱测定,用阴性样品基质加标外标法定量。
4.甲硝唑
硝基咪唑类抗原虫药,可用于治疗禽组织滴虫病等。
4.1限量要求
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 (GB 31650-2019)规定:家禽蛋中不得检出地美硝唑。
4.2检测标准
4.2.1
动物源性食品中多种碱性药物(甲硝唑等)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液相色谱-质谱质谱法 (SN/T 2624-2010)
4.2.1.1方法原理
试样中的药物残留采用乙腈和柠檬酸缓冲液提取,离子交换和聚合物周相萃取柱净化。液相色谱-质谱测定,基质匹配曲线外标法定量。
5.地美硝唑
硝基咪唑类抗原虫药,可用于治疗禽组织滴虫病等。
5.1限量要求
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 (GB 31650-2019)规定:家禽蛋中不得检出地美硝唑。
5.2检测标准
5.2.1
动物源性食品中多种碱性药物(甲硝唑等)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液相色谱-质谱质谱法 (SN/T 2624-2010)
5.2.1.1方法原理
试样中的药物残留采用乙腈和柠檬酸缓冲液提取,离子交换和聚合物周相萃取柱净化。液相色谱-质谱测定,基质匹配曲线外标法定量。
6.甲氧苄啶
抗菌增效剂的一种,在兽医临床上常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,用于治疗鸡白痢、禽霍乱、呼吸道继发性细菌性感染等疾病。
6.1限量要求
食品中41种兽药最大残留限量 (GB 31650.1-2022)规定:家禽蛋中甲氧苄啶最大残留限量为10μg/kg。
6.2检测标准
6.2.1
进出口动物源性食品中二甲氧苄氨嘧啶、三甲氧苄氨嘧啶和二甲氧甲基苄氨嘧啶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液相色谱-质谱/质谱法 (SN/T 2538-2010)
6.2.1.1方法原理
试样中的磺胺增效剂用三乙胺-乙腈混合提取液或三氯乙酸-乙腈溶液提取,提取液经反向阳离子混合固相萃取柱净化、浓缩和脱脂后,用液相色谱-串联质谱仪测定和确证,外标法峰面积定量。
7.磺胺类
人工合成的抗菌谱较广、性质稳定、使用简便的抗菌药,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,广泛用于防治鸡球虫病。
7.1限量要求
食品中41种兽药最大残留限量 (GB 31650.1-2022)规定:家禽蛋中磺胺类最大残留限量为10μg/kg。
7.2检测标准
7.2.1
农业部1025号公告-23-2008 动物源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检测液相色谱-串联质谱
7.2.1.1方法原理
组织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、液液分配和固相萃取净化后,用液相色谱-串联质谱检测,外标法定量。
8.呋喃唑酮代谢物
杀菌剂,具有较广的抗菌谱,最敏感菌为大肠杆菌、痢疾杆菌、肺炎杆菌等。
8.1限量要求
农村部公告 第250号 食品动物中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单规定:家禽蛋中不得检出呋喃唑酮代谢物。
8.2检测标准
8.2.1
农业部1025号公告-23-2008 动物源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检测液相色谱-串联质谱
8.2.1.1方法原理
组织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、液液分配和固相萃取净化后,用液相色谱-串联质谱检测,外标法定量。
9.氟虫腈
杀虫剂,用于对跳蚤、虱子、蟑螂、螨、蚂蚁等虫害的防治。
9.1限量要求
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(GB 2763-2021)规定:家禽蛋中氟虫腈最大残留限量为0.02mg/kg。
9.2检测标准
9.2.1
鸡蛋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-质谱联用法 (GB 23200.115-2018)
9.2.1.1方法原理
试样用乙腈提取,提取液经分散固相萃取净化,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,外标法定量。
10.氧氟沙星
氟喹诺酮类药物,因抗菌谱广、抗菌活性强等曾被广泛用于畜禽细菌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。
10.1限量要求
食品中41种兽药最大残留限量 (GB 31650.1-2022)规定:家禽蛋中氧氟沙星最大残留限量为2μg/kg。
10.2检测标准
10.2.1
动物源性食品中14种喹诺酮药物残留检测方法液相色谱-质谱质谱法 (GB/T 21312-2007)
10.2.1.1方法原理
用0.1mol/L EDTA-Mellvaine缓冲液(pH4.0)提取样品中的喹诺酮类抗生素,经过滤和离心后,上清液经HLB固相萃取柱净化。高效液相色谱-质谱/质谱测定,用阴性样品基质加标外标法定量。
11.氯霉素
广谱抗菌药物,对厌氧菌有很好的灭杀作用,在过去的养鸡业过程中常被作为治疗鸡白痢的的特效药。
11.1限量要求
农村部公告 第250号 食品动物中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单规定:家禽蛋中不得检出氯霉素。
11.2检测标准
11.2.1
动物性食品中酰胺醇类药物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-串联质谱法 (GB 31658.20-2022)
11.2.1.1方法原理
试样中残留的氯霉素、甲砜霉素、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用2%氨化乙酸乙酯溶液提取,正己烷脱脂,氨化乙酸乙酯反萃取,液相色谱-串联质谱法测定,内标法定量。
二、不合格原因
1、违规添加
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,养殖户会人为添加一些不允许使用的药物,从而降低疾病发生率、提高饲料利用率等;或在运输过程中,喂养药物抑制应激反应等,这些都会造成药物残留在鸡的体内。
2、超量使用
一些兽药虽然按照法律能在鸡身上使用,有些养殖户缺乏专业养殖知识,滥用兽药,不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,超剂量使用,改变给药途径给药间隔和用药次数等,导致药物在鸡的身体代谢不完全,造成药物残留蓄积。
3、环境污染
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,工业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;农业杀虫剂带来的农药残留;生活垃圾,如粪污排泄、汽车尾气等都将对水质、土壤等自然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,通过食物链的传递,造成动物体内蓄积大量有毒物质。
三、潜在危害
1、耐药性问题
抗生素残留可能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,使得抗生素在治疗感染时效果降低,甚至失效。这对于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。
2、健康风险
长期摄入含有抗生素残留的食品,可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,如影响肠道菌群平衡,增加过敏风险等。
3、儿童健康
儿童对抗生素残留更为敏感,长期暴露可能对他们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。
四、应对措施
1、加强监管
政府部门应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,对违规使用抗生素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。
2、提高养殖标准
养殖业应提高养殖标准,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,推广绿色养殖技术。
3、普及食品安全知识
通过媒体和教育渠道,普及食品安全知识,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。
4、建立追溯体系
建立完善的食品追溯体系,确保食品来源可查、去向可追、责任可究。
结语
鸡蛋中检出抗生素的事件提醒我们,食品安全无小事。作为消费者,我们应提高警惕,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和来源可靠的食品。作为生产者和监管者,更应承担起责任,确保食品从源头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都安全可控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共同守护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
评论前必须登录!
立即登录 注册